omniture

2014中国水环境治理高峰论坛沪上举行

2014-03-25 09:27

3月21日,2014中国水环境治理高峰论坛暨《中国水环境调研白皮书》发布仪式以及内蒙防沙造林公益项目——“树的等待”捐赠仪式在上海波特曼丽嘉酒店举行。

1980年“可持续发展”作为一项概念首次提出,即代表着人类对自身文明达成了一种新的审视。这种审视洞穿的本质是:如果未来可持续,如果文明和财富可持续,必须仰赖于地球环境之间可持续,而地球之生命源头,即始于水。

2014年,《第一财经日报》联合旭化成全新起程,探寻中国样本水系,从水源、用水、治水多个角度还原一个最真实的水环境给读者,并推出“可持续发展的未来”系列活动。活动从“水”出发,此次论坛即为活动的第一站。

上海第一财经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、《第一财经日报》总编辑秦朔、旭化成株式会社常务执行官、董事小堀秀毅、原国家环境保护部政策法规司司长杨朝飞、农夫山泉董事会秘书周力、可口可乐大中华区可持续发展部总监田文红、“上海根与芽”理事长陶瑞琳等来自政府、企业、媒体以及NGO组织的人士参加此次论坛。

作为主办方,《第一财经日报》总编辑秦朔和旭化成株式会社常务执行官、董事小堀秀毅分别为论坛发表致辞。秦朔指出,可持续的未来才是真正的未来。小堀秀毅则阐释了商业力量在可持续发展中的角色。

此次论坛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发布《中国水环境调研白皮书》(下称“白皮书”)。白皮书的内容以《第一财经日报》环境周刊2013年“大江大河”项目的调查报道为事实依据,并结合大量权威的数据进行归纳,客观呈现了中国当下水环境危机现状、治理所面临的难题。

“大江大河”项目共历时一年,《第一财经日报》多位记者赴黄河、长江、澜沧江、辽河、松花江、珠江和淮河七大流域,进行实地的采访并报道,客观呈现了不同流域所面临的水资源问题。

水资源匮乏,污染严重,治理难、成本高,管理体制机制存在漏洞等。而这所有的问题,集中体现于一点就是缺水。

虽然水资源总量位居全球第六,但中国仍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。原因是中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2300~2500立方米左右,对比全球人均的12900立方米,这一数字仅为世界的1/4,美国的1/5,俄罗斯的1/7,加拿大的1/50,排世界第110位。

近年来,水环境的治理已成为关系民生最重要的话题之一,各地政府也不惜重金治水,但却效果甚微。这也是“白皮书”里呈现的内容之一。

归于一点,中国水资源已经到了“要么为一滴水而战,要么灭亡”的危难关头。

论坛的议程还包括了市政和企业两场“圆桌讨论”,主题分别为“现代城市中水的角色”和“水是企业最大的产业链”。

 

消息来源:第一财经日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