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ub newsletter

百度、香飘飘事件后,企业更要敬畏流量

最近,企业传播领域的争议事件频现,在引起社会广泛讨论的同时,也让传播人见证了品牌舆情的跌宕起伏,原来可以来的如此之快。
?
?01?
不同现象背后,都有同一个焦虑
?
争议事件其一是,近日有网友晒出了香飘飘旗下一款产品在日本某店铺的包装上,印有嘲讽核污水排海的一系列标语。事件走红网络后,香飘飘以“我们的员工是好样的”这一官方回应,以及奖励相关员工的行为而赢得好评,股价也应声大涨。
?
但有媒体随后求证该店铺工作人员后,却发现并未售卖有标语的产品。至此,事件迎来转折,越来越多的声音质疑“摆拍”,更指责捆绑爱国情绪,最终口碑与股价遭到反转。
?
百度、香飘飘事件后,企业更要敬畏流量
*相关话题的微博流量
?
另一典型事件是,百度副总裁璩某以企业高管的认证身份,发布了几条职场话题短视频,其中一条#员工闹分手提离职我秒批#,因其观点犀利、态度鲜明而迅速出圈,被媒体广泛关注与报道。
?
百度、香飘飘事件后,企业更要敬畏流量
*引起争议的短视频截图
?
然而,流量铺天盖地而来的同时,却有声音质疑其账号粉丝的真假问题,更有声音质疑其视频中的观点,并引发公众对整个企业文化价值观的探讨。目前,该事件以当事人清空短视频平台并致歉,暂告一段落。
?
毫无疑问,这两起事件的反转都来的很快。且不可不说,对企业声誉都带来了影响,造成了不必要的波动。
?
若抛开单独事件,究其本质的话,我们不难发现,每年其实都会有相似的案例出现,企业在营销传播过程中,先是接住了滔天流量,但又很快被流量反噬。
?
这背后,其实反映出公关传播部门的同一个焦虑:既渴望崭露头角,但又急于求成,甚至不得不“兵行险招”。但同时又忽略了,传播人对公域流量的控制力是很微弱的,水能载舟亦能覆舟
?
那么,这两件事给传播人应带来哪些启发,笔者在下文与大家一起探讨。
?
02
不要只知流量,不知流量的质量
?
如今,流量的诱惑是巨大的,因为流量代表着声量,从而也就利好销量,也就体现出一个传播部门“出货”了。
?
但这种“流量思维”也容易让传播人陷入一种陷阱,会将传播内容的主要出发点关注在:刺激眼球、戳痛点和爽点、引起讨论等,反而将:品牌建设、产品价值、企业文化,甚至公关风险作为次要关注点。
?
须知,“富贵险中求”并不适用于追求稳扎稳打的品牌传播,要解决这种流量思维,就得认清“流量”,区分“流量”,从而管束“流量”
?
如何认清?
?
目前,很多企业传播的翻车事件都发生在公域平台。这是因为公域的确有着巨大的流量,可以在天时地利人和时,将企业瞬间推至高点。但公域流量,往往还有着以下典型特征,不容忽视:
?
  • 热衷发表观点
  • 情绪易被影响
  • 热点注意力短暂
  • 赞美与抨击力度齐高
  • ……
正是这些特征导致了,企业在面对公域流量时,是无助弱小的。流量来或者不来,来的方式是好是坏,能来多久,都无从所知。这也解答了,为什么通过策划“极端话题”走红后,容易很快遭到流量反噬。又或者,大多数真实情况是,流量大军过后,品牌核心价值仍是雁过无声。
?
商业竞争,应该拒绝这种不确定性,做好自己能力范围内可控的事情。同时也应该尊重用户,明白用户忠诚建立并非一日之功,而是要慢慢培养和细心经营的事情。
?
那么相较之下,什么样的流量才是企业应该关注的?
?
答案自然是从最核心的受众与媒体出发,分析他们的内容兴趣点是什么,如何让这些用户与媒体成为我的品牌大使,主动地传播并宣传我的品牌。只有这样的流量,才是优质的流量。
?
更因为,只有从核心受众角度出发的内容,往往才会把品牌价值、产品价值和企业文化放在第一位,这就像企业一篇篇与核心利益群体沟通的企业新闻稿一般,是真正持续建立信任关系的基础。
?
总而言之,企业传播过程中要区分流量、敬畏流量,更不要将流量大小和品牌传播效果划上等号。
?
03
避免过度营销,要脚踏实地
?
除了流量问题,笔者认为我们还应该从事件中反思:“过度营销”和“急功近利”的心态,并忽略了用户和媒体拥有越来越强大的甄别能力,例如:
?
-过度夸大传播内容,“现实”没能跟上“口号”,最后被用户曝光、吐槽,对产品口碑和销量带来致命打击;
?
-为抓住用户注意力,不惜选择有争议的话题,低质的洗脑创意,甚至与品牌和产品不相关的内容,最后遭到广泛批评;
?
-热衷于捆绑传播热词,今天“疯狂爱国”,明天“女性价值”,对流量热点的选用不够谨慎,而是应用尽用,最后反而让用户不认识品牌到底是谁。
?
这些“急功近利”的背后,都是“过度营销”的表现。
?
须知,品牌建设从来就不能一蹴而就,不是单靠流量和渠道堆起来的泡沫,而是通过占领用户心智,稳打稳扎、脚踏实地建立起来的堡垒。
?
说到此处,文末我们不妨再次以企业新闻稿为例。
?
作为企业公关传播的基础内容,一篇篇看似简单的企业新闻稿,虽然没有夸张的标题、充满爽点的表述,但每一篇内容都在客观、稳重地传递着企业行动与形象,也记录着一家企业的发展历程,使之成为一种具备传承和积累的品牌沟通行为。
?
而这种“客观”、“真诚”、“透明”的新闻稿沟通精髓与传播态度,才是传播部门应坚守的,并拓展运用所有的企业传播
?
百度、香飘飘事件后,企业更要敬畏流量
?
本文作者:伟德国际唯一官网入口内容营销主管Heron
您也可以关注“美通说传播”的公众号:prnewswire

原创文章,作者:凯龙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/blog/archives/25161

China-PRNewsire-300-300